English

宫殿在“天地之间”开放

1998-07-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谢军 实习生 高文 我有话说

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西北角,占地2.1公顷、总建筑面积62803平方米、总投资13亿人民币的上海大剧院新近落成,国庆节将正式交付使用。该剧院东毗上海市政府大厦,与东南侧的上海博物馆相呼应,为上海国际大都市增添了一项绚丽壮观的标志性建筑。

上海大剧院整个建筑构思为“天地之间”,它向天空伸展的大型白色弧形屋顶,象征着中华民族伸出双臂拥抱宇宙,也像一个聚宝盘,承接着来自人类的恩泽与智慧。设计师将上海大剧院定位为“开放的宫殿”,整个建筑采用了具有光感的玻璃透明水平墙体,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与天地相通的博大胸怀和上海挺立在我国经济建设最前沿、紧跟世界发展脉搏一起跳动的开放精神。大剧院的设计沿用了中国九宫格式的建筑风格,既有强烈的时代感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大剧院抒情诗一般的幻想宫殿,是一个各种艺术的汇聚点:形体和舞蹈的艺术、声音和动作的艺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音乐和歌唱的艺术,它更将绘画、雕塑、装饰和建筑揉合于表演艺术的整体之中,这表演艺术的宫殿又如同空间的书法,以其坚实、沉静的姿态立于天地之间。剧院四周的绿地达2000多平方米,上百种名特树木、花草摆设得错落有致,所有的花木都栽种成音乐符号形状,美妙的绿色音乐从这里延伸开去,和人民广场的绿化融为一体,使大剧院和周围的环境成为完美的和弦。

大剧院皇冠般的屋顶本身便是无尽天弧的一部分,白色的弧形给人以洁白、纯净、生命和希望的感觉。屋顶包容舞台上方的机械空间,这种解决方法在世界上是首创,它包含丰富的多功能空间:侧翼保护着大剧院和附属服务设施,隔开了都市的噪音;其内部如同反转的贝壳,容纳了多层多功能服务设施,如酒吧、餐厅、会议室及接待场所等,其中1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可作观赏开幕仪式用。

当观众踩着一条穿越花园和水池的路径,步过喷水台阶,如同进入一个梦境般的世界。近2000平方米的大堂高达18米,分为4层,白色的楼墙和两边的台阶极富节奏感,观众有足够宽敞的空间休息、聚谈。大堂的地面拼花形似钢琴的琴键,乐感强烈;中央图案用抽象的手法表现眼睛和耳朵,象征着这是一座需要用眼睛观赏、用耳朵聆听的文化殿堂。到了夜晚时分,大堂内悬空挂着的名为“蓝色多瑙河”的总高7.35米、总长13米、共300多盏不同光源组成的吊灯大放异彩,仿佛是水晶宫中流动的音乐,神秘而璀璨,让人遐想无限。

建筑的基本构思也在环绕观众厅和舞台的集中组合里体现出来。观众厅共有1800个座位,分三层看台,上部两层看台在空中平行重叠,看台上方设有包厢,每层看台间的比例以视觉、听觉各结构比例的和谐而确定,其中正厅1100座、二层300座、三层400座。座位的配置符合国际第一流剧院的优级配置,使全部观众尽量靠近舞台,从多样化的三维角度观赏演出。加上大剧院在声学设计上强调以原汁原味的自然声为主,通过屋顶天穹、舞台墙板等建筑声进行有效处理后,再辅以电声设备、扬声器系统来弥补声音响度不足和放送效果声的作法,使观众在欣赏艺术时的感觉几乎达到了完美。

建造上海大剧院是上海人民的夙愿,早在六十年代就曾讨论过,1993年12月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建造。上海大剧院定位高,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在兴建过程中,创下了许多纪录:1994年2月开始进行国际招标,1998年8月建成,这种速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大剧院的设计者、世界著名的法国夏氏建筑师事务所董事长夏邦杰先生称之为“上海速度”;大剧院采用特殊工艺制作的玻璃作幕墙,是国内乃至亚洲迄今为止从未使用过的,其规模之大,效果之美,在世界上也堪称一大创新;大剧院的钢结构屋顶重达6075吨,在安装时,却仅用了20小时58分钟便成功将它提升到38.83米高的6只电梯井上,创造了我国建筑钢结构提升重量最大、提升和安装就位速度最快的纪录……这一切,加上大剧院建筑本身诗一般的完美,结束了上海一流都市没有一流剧院的历史。

上海大剧院定于1998年8月27日试演出,获在此首演殊荣的是中央芭蕾舞团,剧目为《天鹅湖》,共表演五场,五场价格不菲的剧票已全部售罄。另据大剧院负责人透露,上海大剧院演出的合同已经排到了下个世纪。看来,无论是观众还是艺术团体都无比钟情于这座非凡的艺术宫殿,上海大剧院正在着手谱写自己的辉煌乐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